第38章 而目前,他幾乎就要成功了!

-

李超毫不猶豫地將竹筒中的雄黃粉末一飲而儘,隨後取出腰間的水囊,大口飲水將雄黃衝下肚腹。

這些雄黃粉品質上乘,甫一下肚,李超便感到腹部翻江倒海般疼痛,彷彿一把鈍刀在腹中切割,冷汗瞬間濕透衣衫。

然而,在如此劇痛之下,李超的臉上卻浮現出歡喜之色。

遙想當年,始皇帝問王翦,滅楚所需兵力幾何,王翦答曰六十萬。

始皇帝並不滿意,又詢問李信,李信稱二十萬足以。

始皇帝大悅,即刻派遣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,以蒙恬之父蒙武為副帥,攻打楚國。

抵達楚地後,李信指揮蒙武攻打寢丘,自己則攻克平輿,一路勢如破竹直抵襄陽,楚國將領項燕擁兵四十萬,卻不敢正麵迎戰。

就在這時,昌平君在郢陳突然叛秦,李信頓時腹背受敵,糧食補給中斷,不得不撤軍反擊昌平君。而項燕趁秦軍軍心不穩之機,突襲李信軍後部,大敗秦軍,斬殺了七名秦軍都尉!

那時李信才明白,王翦之所以要求六十萬大軍,並非兵力不足,而是為了確保後方安穩,需大軍沿途駐紮防守!

這便是老練名將的深謀遠慮,李信臨終時留給李超的遺言隻有四個字:

未雨綢繆!

從此,這四個字深深地烙印在李超的骨髓中。

比如蛟龍略有毒性,儘管不知能否在行雲布雨時散佈毒素,且這種微毒似乎不足以致命,李超仍為全軍準備了雄黃解毒。

雄黃正是解毒良藥,甚至是大秦境內唯一可靠的解毒神藥,麵對蛟毒,自然不在話下!

李超深深吸了一口氣,努力壓製住內心的波瀾起伏,再次回頭看向身後。

此刻霧氣濃重到前方一丈之外幾乎無法看清,且愈發濃厚,李超不禁暗自驚歎。

果然是蛟龍,即便是幼小的一條,亦擁有令人驚駭的神通!

然而,也僅限於此而已!

他厲聲長嘯:“傳我命令,全軍立即服用解毒藥粉,兵車原地掉頭,後列為前列

按理來說,此刻他應當已經抵達禦道的核心位置,即使稍有偏差也並無大礙,禦道寬約十丈。

然而此刻,他並未看見預期中的禦道蹤

他眼神犀利如鷹,狠厲地鎖定那位傳遞訊息的士兵:“琅琊台隻有一條上山路,騎都尉怎可能迷失方向?”

“汝是否認為我易於欺瞞?”

(結束)

趙高對士兵怒目而視,士兵嚇得啞口無言。

實際上,趙高內心清楚,他此刻的憤怒源自於遷怒他人。

身為中車府令,他的職責在於管理皇帝的車駕事務,換言之,他是始皇帝的禦用車伕和馬廄管理者。儘管他通曉刑律,但在法律層麵並無實權,他之所以能抓住李斯的弱點,並與其他各類人物建立聯絡,全靠精心策劃。

的確,隱宮中集聚了各方纔俊,始皇帝推崇法家,貶抑其他諸子百家,尤其痛恨縱橫家。

究其原因,在戰國時期秦國最為強大,且鋒芒畢露,眾多縱橫家在列國間縱橫捭闔,往往與秦對立。

例如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戰略,這一戰略由蘇秦、張儀、公孫衍等縱橫家或者說野心家發起,並在戰國晚期盛行一時。其中,合縱即六國聯手抗秦,因此蘇秦得以佩戴六國相印。

關鍵在於連橫,人們普遍誤解為連橫有利於秦國,實則不然。

連橫由張儀提出,其本意是讓小國藉助與強國結盟的機會,攻打其他小國,藉以吞併土地,增強自身實力。戰國時有兩個大國,一是秦國,二是楚國。

連橫就是在兩國間左右逢源,待價而沽,這就是成語“朝秦暮楚”的出處。

蘇秦、張儀、公孫衍三人雖各自代表一方,但戰國後期各國間的征戰,實質上是由他們三人翻雲覆雨。起初以合縱抑製秦的擴張,後來又以連橫打破合縱,一切隻為一己私利。

因此始皇帝深惡痛絕縱橫家,視其為亂世之根源,進行了嚴厲的清理,使得戰國時期一度顯赫的縱橫家大多流落至隱宮。

縱橫家擅長謀略,善於揣摩人心,且能摒棄大義,為私利不惜攪動天下。一旦被囚禁於隱宮,彷彿被放入培育蠱蟲的器皿中。

趙高能在隱宮生存多年,無疑是其中的翹楚。

他此次所實施的策略實質上仍是合縱,通過共享利益將眾人聯結起來,從各個方向施加影響,目標是扳倒扶蘇和蒙恬,扶持胡亥上位。

看似簡單的計劃,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。單說讓李超成為此次衛尉軍的領軍,就花費了大量的精力。\"

李超出身名將世家,雖然李氏家族如今勢力衰微,但畢竟曾經是顯赫一時的望族,即便已是日暮西山,秦軍中仍有眾多將領曾是李信部下,朝廷中也有李氏昔日的盟友。

李氏如此,王氏亦然。當時的國家,本質上仍是家族聯盟的形態,即便是皇帝,也隻是諸多家族中最強的那個,遠未達到後世那種神聖地位。

所以,所謂的爭權奪利,甚至是爭奪皇位,從根本上來說,仍是一場家族之間的戰爭。看似無敵的秦軍,其實也是由類似家族私兵組成的武裝力量。

趙高煞費苦心,日以繼夜地策劃,本質就是為了借胡亥之名,聚斂更強的軍事力量,以對抗扶蘇和蒙恬。

而目前,他幾乎就要成功了!

衛尉羯之所以能成為九卿之一,是因為前任衛尉捲入嫪毐叛亂事件。因此始皇帝選用了一名奴隸擔任九卿,以此迫使貴族遠離奴隸,確保羯的絕對忠誠。

然而羯雖忠誠,卻纔能有限且年老體衰,亟需替代人選。如果能讓李超憑藉隨胡亥斬蛟之舉立下功勞,再加上平時練兵的表現,以及李信之子的身份,接掌衛尉軍職務便顯得水到渠成。

此事難點在於如何策劃讓李超出戰。衛尉軍作為始皇帝的親衛軍,無人能插手乾預。如何讓李超有機會出戰,纔是最大的問題。

趙高為此親自保薦,雖然始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,但他深知始皇帝多疑,此時必然因他插手衛尉軍而心生警覺。

至於斬除妖邪一事,在他看來並不值得一提。

萬萬冇想到,正是在這個看似最不可能出問題的地方,卻出現了大問題!

李超是趙高親自保薦的,言辭懇切,稱不願看到名將被埋冇。若非如此,也無法收服李氏之心,讓李超心甘情願受他驅使。

此舉也將趙高與李超的命運捆綁在一起,李超立功,趙高保薦有功;李超犯錯,趙高同樣有責。

結果,這個趙高當初誇得彷彿冇了他就天下大亂的絕世名將,竟然在琅琊台上迷了路!

琅琊台啊!

方圓不過七裡,高度不足百丈,一眼就能望穿的小土丘啊!

怎麼會迷路?

又怎麼敢迷路?

而且,迷路就算了,為何要調頭?

趙高作為中車府令,自然明白戰車大幅度轉彎容易脫落車輪。

而調頭比轉彎更加危險。

戰車笨重,雖體積不大,但由於要承受顛簸衝擊,車身采用的都是大木材製作。一旦脫落車輪,很可能導致戰車傾覆,車上甲士必將受傷。

另外,戰車在古代戰場上具有特殊意義,直到近年來纔出現純粹的騎兵部隊,早年間計算兵力通常以戰車數量為單位。

所以損失戰車,比損失士兵更為嚴重!

這也是趙高勃然大怒的原因。

不用細問他也知道,調頭必然導致戰車受損。

而戰車受損,必然會有車士步卒受傷。

也就是說,李超還未到達蛟龍麵前,就已經損兵折將!

坦白講,如果李超此行斬蛟失敗,趙高或許還能接受。

畢竟斬蛟失敗,說明此蛟有神通,算不上李超指揮失誤。李超也許會被關押,至少證明趙高保薦無誤。

可是迷路又是怎麼回事?

調頭又是何意?

如果始皇帝得知此事,必定會追問。

你趙高保薦的將領,上個琅琊台都會迷路,

你卻將他吹噓成絕世名將,這是什麼意思?

深深吸了一口氣,趙高竭力壓製心中的荒誕與憤怒。

此事,還留有轉圜餘地!

五日前,始皇帝已經在行宮開始了齋戒祈禱,為祭祀天帝做準備。

而這五日之內,他既不理睬政務,也不接見外臣!

即使斬蛟過程中稍有波折,現在得知和五日之後得知,效果截然不同!

所謂時過境遷,隻要妖邪最終被斬,始皇帝的心思都將集中在祭祀上,又怎會過於追究斬蛟過程中的細節?

趙高整了整衣袖,整理了一下衣冠,又活動了一下腳趾。

腳趾傳來陣陣劇痛,顯然是剛纔一腳踢在銅盆上,骨折了。

他強忍疼痛,臉上再次浮現出從容的微笑,歉意地對李斯說道:“我失態了,請廷尉見諒。”

李斯早已脫下濕透的深衣,一邊示意仆從送來乾淨衣物,一邊冷冷地瞥了趙高一眼,心中暗自嘲笑。

他之所以聽命於趙高,隻是因為有把柄握在趙高和胡亥手中,並非與趙高誌同道合。

趙高身為刑餘之人,雖然身為九卿之子,但其父趙高祖也隻是趙國的一個普通公族,出身其實很低。

由此來看,修養欠佳,實屬正常。

雖然心中腹誹不已,但李斯臉上卻冇有表露絲毫

此處正是山路內側行進,同樣也是三層平台的邊緣位置。

此刻,連那平台竟然也消失不見了!

李超此時呆立原地,心中驚駭不已,世間怎會出現如此奇異之事?

“騎都尉!”

忽聞一聲呼喚

“何事!”李超疾速轉身,眼神淩厲地瞪向發話之人,手中已悄然搭上了劍柄。

此人正是此前與司南方向意見不合的斥候,李超對他恨得牙癢癢,每次他開口,都帶來噩耗,加之其麵容可憎。

此刻,他正滿臉淚水,泣不成聲。

“騎都尉請看!”那哭泣的斥候顫巍巍地抬起手指向天空,示意李超。

李超強忍著一劍將其斬殺的衝動,隨著斥候的手勢抬頭望向天空。

下一刻,彷彿晴天霹靂在他腦海中炸開,李超再次僵立在當地。

隻見斥候所指之處,赫然浮現出一片暈影,與剛纔所見的一模一樣!

“撲通”一聲,李超情不自禁地跌坐在地。

他呆望著天空中,那裡懸掛著兩個相同的暈影,相互對照,分外醒目。

竟是,天現二日奇觀!

(結束)

置身琅琊台上,李超此刻感覺魂魄似乎離體而出。

他癡癡地凝望著空中那兩團淡淡的光影,忘卻了周遭一切。

直到一個聲音將他喚醒。

“騎都尉!”

李超迷茫地回過頭,正對上胡亥滿麵不悅的表情。

“我等為何在此拖延時間?耽擱太久,你不怕那孽蛟趁機逃脫嗎?”

李超一愣,此刻他哪還顧得上斬蛟之事?

他苦笑著抬手指向天空:“偏將軍,請看這天現二日的景象!”

“天有二日?”胡亥驚訝地抬頭望瞭望天空,顯然他也看到了那兩輪光暈,畢竟之前李超與斥候的對話,他都聽得清清楚楚。

“那又怎樣?”他臉上的驚訝未減,重新將目光投向李超。

李超一時語塞。

天現二日,實屬世間罕有的天文現象,李超此生首次遇見。

然而古籍中卻有所記載。

秦時貴族從小啟蒙至立誌學習階段,所能接觸到的典籍數量有限。

除了《詩》、《易》、《禮》等作為貴族必修的經典之外,其餘的諸如《孝》、《樂》、《春秋》等書籍也是主要研讀的對象。

這些書籍多源自諸子百家,並未如後世那樣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,內容包羅萬象,直言不諱。

其中就有關於天現二日的詳儘闡述:

“主上衰弱,公侯驕橫,無人能矯正,則日象並照!”

“悖逆天地規律,違背倫理綱常,則會出現二日爭輝!”

“兩日同時出現,預示諸侯心懷異誌,自取滅亡,天下烽煙四起,失德之臣揭竿起義!”

每一句都是不祥之兆!

倘若此事發生在彆處還好,可偏偏是在琅琊台!

琅琊台,乃神靈交彙之地。

神靈之地,意味著天界與人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。

因此,發生在琅琊台的一切,都被視為天意昭示!

他下意識地看向仍舊端坐在戰車上的胡亥,胡亥此刻也正一臉不耐煩地看著他。

胡亥雖未成年,正處於立誌學習的年紀。

然而,儘管尚是少年,卻已深陷儲君爭奪之局!

始皇的小兒子與太子之間的鬥爭,豈非正如二日爭輝的天象所示?

而書中說得明白:

二日爭輝象征天下大亂!

……

琅琊行宮的最高處——仙宮,也就是始皇的寢宮之內,此刻已是一片混亂。

始皇忽然口吐鮮血昏迷,對於宮人而言,無異於天塌地陷的大事!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