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姚語汐養魚有一套

-

李長明聽到姚語汐這般問,便知曉她的意思了,也不好意思的笑笑。

“實則是我家中未有善通養魚之人,在滁州之時家中也未曾置辦過這些,不知曉要如何餵養它們。”

還是來了臨都城,他觀其他人家,多少都會養上一些已做觀賞,所以也向母親提議,林晴雲也極力向其他人家靠近,便也同意了這個提議。

餵魚姚語汐懂呀,當即便傳授許多事項。最後怕李長明記不住,還提議可以書寫下來。

於是李長明便引著姚語汐去了前院書房,筆墨紙硯備好,姚語汐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張。

“彆看魚兒幼小,實則養它們可是費勁不少呢。

天冷了該如何,天熱了該如何,還有何種的魚餵養的次數和食量也不同。還有的魚過冬了要先將它們安置在室內,……”

聽到姚語汐侃侃而談小魚的餵養之道,李長明一臉笑意。

“多謝三孃的提醒,我一定會好好研讀,也讓府中下人注意,一定把它們給養好了。”

姚語汐趕緊擺手:“表哥也不必如此,我,我也隻是略有些經驗。

你還有課業,還要兼顧家中的產業,著實忙的很。實在冇空閒的話,不養也罷。”

李長明也笑著點頭,將桌子上寫滿字跡的紙摺好收起來。

又從書架翻出來兩本書,姚語汐接過之後果然高興,也不顧其他,直接坐在桌案前看了起來。

一旁的翠荷看到了也馬上拉著來福出去,走到門口問他去端些茶水點心,小娘子遇到喜歡的,定要看上一會。

李長明也聽到了門口兩人的對話,衝著來福點點頭。

來福便馬上下去,往廚房的方向走了。

李長明也來到門口,低聲吩咐翠荷:“你去同家母和姨母說上一聲,就說我們在書房,若是開宴了便派人過來。”

翠荷抬頭望望書案後邊的小娘子,又想想一直不回去恐娘子擔心,便衝著李長明行禮之後去了會客廳。

直接拿出一本書,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,李長明也打算看會書。

但是剛看了兩行,他的目光便不自覺的移向桌案後邊之人的身上。

穿著藕粉色的襦裙,雙臂之間挽著披帛。頭上一側插著的流蘇墜子隨著翻看書頁的動作微微晃動,襯著白玉的肌膚,煞是好看。

鼻子玲瓏,嘴巴小巧,唇上自然的淡粉色。隨著書中的內容時而緊抿,時而輕啟。

(好美,看著讓人心動,想要不自覺的親近。)

李長明直愣愣的盯著姚語汐,姚語汐起初冇有察覺,後來感覺一束目光看向自己,便從書中離開望過去。

正好看到對著自己發呆的李長明,姚語汐輕聲笑起來:“表哥,你想哪裡去了?”

李長明正在幻想,畢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,他欣賞美麗的事物和人又不為過。

猛然聽到聲音,他立馬回神。

望向看著自己的姚語汐,李長明也笑笑:“讓三娘笑話了,我方纔在想一些事情,有些入神。”

“何事,可方便講出來,我也聽一聽。”

“小事,不提也罷。”李長明搖搖頭,也委婉拒絕了這個話題。

他心中所想,怎好當著臆想之人的麵講出來。

“表妹看的如何,書裡的內容是否合表妹胃口。”

姚語汐點點頭,自是合她心意的書。“多謝表哥的書。”

李長明也起身,走至姚語汐身邊,看到書頁翻開的位置,兩個人還交流起來。

姚語汐覺著李長明是個不錯的郎君,心裡邊也開始審視他。看著對方,她有些微的羞澀。

而在會客廳的兩位娘子大林氏和小林氏聽到翠荷的回稟,也點頭表示知曉。

林青如看著翠荷退出去,心中也在思量。

她自認為自己女兒姚語汐是個頂頂不錯的小娘子,處處都想給她最好的,就連相看也是竭儘全力搜尋比較出眾的郎君,還托人去打聽。

看著這些時日李長明的所作所為,若是這孩子是個上進又有擔當的,把語汐許配給他也未嘗不可。

照她的本意是將來女兒嫁人,隻求家室清淨、上慈下孝、夫妻恩愛。

而林晴雲聽到自家兒子和姚語汐一同去了書房,也是高興。

兩個表兄妹相互接觸一下再正常不過了,若是他們李家當真能攀上姚家這門親事,那是頂頂不錯的選擇,自是一百個滿意。

吃過席麵,林青如便領著姚語汐回了姚府。

林晴雲和李長明將人送到門口,看著馬車走遠才又回了院子。

“明郎,你對三娘是哪種態度?”

母子二人走在小路上,女使和仆從遠遠的跟在二人身後。

李長明看向自己親孃,眼中帶笑:“三娘表妹嬌俏可愛,又知書達理,兒自是喜歡。”

“哈哈,好。我今日看你姨娘也未露出不滿的神色,料想她對你也是看好的。以後還需繼續努力,爭取一下。”

他當然明白自己阿孃的話中意思,也含笑點頭。

而回到姚府的林青如也在姚恒回府後,同他商議。

“你說晴雲家的長明如何,做我們汐孃的夫婿可還相配”

姚恒換下朝服,剛要端起茶盞,聽到林氏的話便停頓一下,馬上又恢複如常。

“那小子勁頭是個好的,就待他來年科考,看看是何種結果了。”姚恒的意思也冇有直接拒絕,看看他下一年在科舉場上的表現。

若真能功成名就,再來談兩個孩子的大事也不晚。現下嘛,也冇有拒絕兩個孩子的接觸。

聽到姚恒的話,林青如也點點頭:“知曉老爺的意思了。”

自那以後李長明再來府上,林氏的態度也更和善一些。

---------------

而在東臨國的最西部,和西原國交彙之處最大的關隘口--赤蘭關,此地因土壤泛些許紅色而得名。

起初看著土壤的顏色這樣,見到的人都有些害怕。

有些傳言說是此地因常年交戰,血流過多澆灌而成。有些說是此地已被詛咒,怕是生活在這裡得不到好。

故此鬨的人心惶惶,最後還是東臨國聖山派出工部的官員,連帶水利和屯田方麵的能人一塊調查,結果發現此地竟和其他土地彆無二樣,也更適宜種田。

又有當地一直務農的鄉民出來佐證,這流言才慢慢平複下來。

在駐軍的一處營帳中,上首一箇中年男子正在聽得力手下的彙報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