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上將軍豈敢小覷天下豪傑!

-

更何況,即便隻是一個後軍輜重營地,不算輔兵,僅正卒就有三千人,其中鐵甲戰士一千名。

衛尉軍總兵力共十萬,其中五萬人常駐鹹陽,保衛內史郡,由始皇帝的叔父,秦公族宗伯暫代指揮權。

剩下的五萬人,則分彆駐守白泥渡、蒙山、沂水等地,將整個琅琊縣嚴密包圍,防止任何人擅自闖入,威脅到始皇帝。

再除去琅琊行宮的兩千宮衛以及被胡亥帶到琅琊台的五千大軍,琅琊大營實際留守的衛尉軍,總計有一萬七千多人。

就算這一萬七千多人並非全員駐守在同一營寨,而是按照嚴格的軍紀,分為了多個大小不一的營盤,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始皇帝目前所在的琅琊大營,這裡是采石工人們先前的住所,唯有這裡能夠容納下一萬大軍。

當然,由於胡亥帶領五千大軍前去斬蛟,當前大營中實際上隻剩下五千名大軍。

然而,蒙恬與扶蘇所率領的,卻僅有百名鐵甲戰士!

彆說用百名鐵甲戰士去衝擊五千衛尉軍的大營,就算是眼前的輜重營地,那一千名鐵甲戰士的數量,已經是蒙恬扶蘇麾下軍卒的十倍之多!

鐵甲戰士,均為軍中最勇猛之士。秦軍通常隻為普通軍卒配備皮甲,鐵甲則是從戰場上繳獲而來,非勇士不可得。

雖然衛尉軍的重甲為朝廷配備,但傳統猶存,非斬將奪旗、奮不顧身攻城拔寨的勇士,不能成為鐵甲戰士。

何況,衛尉軍作為始皇帝的親軍,主要任務在於防守,因此人人身披三層重甲。

而蒙恬及其親衛皆出自長城軍,長城軍常年在草原上追擊匈奴,更需要機動性,否則難以追蹤敵軍。因此,蒙恬和他的親衛均隻穿著一層鐵鎧。

無論是人數對比,還是裝備差異,加之己方作為進攻一方,

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蒙恬此次行動,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然而……

“嘩啦”一聲,蒙喜抽出自己的長劍。

他的臉上同樣顯露出鐵血

因此,儘管五百名奴兵的哀嚎聲響徹雲霄,但實際上僅有極少數人遭到了蹶張弩或床子弩的直接命中,其中隻有極個彆被床子弩貫穿身體或擊中致命部位,其餘受傷者大多僅受到輕微傷害。

相比之下,衛尉軍後軍輜重部隊除了一千名裝備三重鐵甲的精銳甲士外,其餘士兵即便身穿鎧甲,也隻是較為輕便的皮甲。因為他們作為輜重兵,行動必須迅速便捷。

並且,奴兵們不僅使用常規弓箭,還大量運用火箭。儘管先前的大雪天氣加上引火材料的侷限性,使得此刻輜重營地內的火源並不多,但倘若放任不管,整個輜重營地最終必將化為一片焦土。\"

因為輜重營地內囤積了大量的戰馬飼料、糧食油脂以及木材茅草等易燃物資,一旦引發火災,將難以撲滅。

所以,輜重營地必定會采取反擊措施,關鍵在於如何反擊。

而且,他們的反擊行動,比預想的還要快!

正如蒙恬所預料,一陣號角聲驟然自輜重營地內響起,緊接著,渾厚的戰鼓聲震撼天地,數十名刑徒**著身軀,從營門衝出,冒著箭雨奮力移開擋在營門的拒馬。

琅琊地勢開闊平坦,營地無法利用地形構建防禦,故衛尉軍大營皆是以砍伐樹木築成寨牆,設置瞭望臺,並在營門處設置拒馬以封鎖入口。

戰車的隆隆聲響徹營地,蒙恬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冷峻的笑容。

衛尉軍無疑是天下最強勁的軍隊之一,兵卒均是從各路精銳中挑選而出,即便是蒙恬麾下的長城軍也無法與之媲美。

然而,衛尉軍缺乏一位真正的統帥!

衛尉羯本是牧奴出身,既不懂兵法,亦不通文墨。

他選拔軍官的標準,僅限於勇猛程度!

故此,衛尉軍各級軍官雖個個具備斬將奪旗之勇,但在統兵策略及兵法知識方麵卻頗為匱乏。

當然,不通曉兵書,並不意味著無法統率軍隊。秦軍中不乏通過戰功晉升為高級軍官的例子,而且衛尉軍中亦有類似李超那樣的將門子弟。

然而,兵法的運用需經實戰檢驗,而衛尉軍未曾經曆過真正的戰場,他們上一次體驗刀光劍影,還是在平定嫪毐之亂時。

嫪毐之亂在蒙恬眼中,不過是個鬨劇。衛尉軍擊敗這樣一個對手,對於提升他們軍官的指揮經驗並無太大助益。

平時護衛始皇帝出行時,一切按照規定程式進行,衛尉軍尚能應對自如。

然而,真正麵臨敵人時,麵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,衛尉軍統兵者的無能便會暴露無遺。

他竟然試圖用戰車來對抗一群散兵遊勇!

誠然,戰車確實是衛尉軍的標準配置,他們在日常演練中,都是圍繞戰車進行戰術訓練。

加之琅琊地勢平坦,非常適合戰車馳騁,再加上衛尉軍重甲武士的配合,即使是蒙恬也不敢輕易挑戰他們的鋒芒。

然而,戰車行進速度慢且笨重,麵對這樣一群分散遊擊的敵兵,若棄車改乘戰馬,完全可以憑藉馬匹的速度優勢包圍並消滅敵人。

難道就憑奴軍手中的弓箭,能穿透衛尉軍三層重甲嗎?

何必動用戰車呢?

衛尉軍顯然冇有時間多加思考,刑徒們艱難地挪開沉重的拒馬,兩輛戰車並駕齊驅,從營地大門衝出,以平行編隊的形式,開始加速衝刺。

戰車的青銅輪軸碾壓地麵,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,這彷彿是這個時代的鋼鐵洪流,直麵戰車與重甲武士的衝擊,確實令人膽寒。

尤其是對方剛出營門即兵分兩路,一路追趕由扶蘇率領的五百奴兵,另一路則徑直朝蒙恬所在方向疾衝而來,明顯他們早已發現蒙恬及其身後的一百名甲士,計劃直接攻擊將領。

然而,蒙恬麵色依舊平靜如水,隻是舉起手中的鐵矛,做出準備迎戰的手勢。

密集的馬蹄聲響起,親衛們迅速調整位置,安撫坐騎,準備出擊。

眼見戰車逼近至百步之內,緊跟戰車的衛尉軍士兵紛紛舉起弩機,蒙恬才下令出擊。

“右翼出擊!”

隨著一聲令下,如雷般的馬蹄聲響起,百名親衛在蒙恬帶領下,向右側迂迴包抄。

與此同時,“嘣嘣”的弩弦震動聲不斷響起,戰車後的衛尉軍發射了第一波弩箭。

然而,此時他們距離蒙恬一行尚有八十步之遙,弩箭至此已威力大減。何況蒙恬已率親衛變換陣地,即使隊伍末尾的幾人不幸中箭,身上的鐵甲也能抵擋住這些力竭的弩箭。

“蒙恬小兒,竟不敢與我正麵交鋒乎?”

一聲粗獷的質問從領頭戰車上響起,顯然是該編隊的主將發聲。

周時尚講求堂堂正正對決,雙方車對車、馬對馬,戰前還有致師禮,既是表達對對方的敬意,又是雙方主將展示勇猛的機會。

然而,如今已是秦朝,戰爭早已不再是為了顯示強大而進行的征服之戰,而是你死我活的滅國爭鬥!

蒙恬征伐齊地時,齊人龜縮於城池之內,不敢與其正麵交鋒;他在河套之地抗擊匈奴,匈奴亦不曾與他致師。

這般愚昧的挑釁,蒙恬不屑一顧,他直接率領百名親衛繞過戰車,徑直衝向大營門口!

“不好,他想衝營,快設防阻截!”

粗獷的聲音轉瞬間變得尖銳,顯然對方也意識到蒙恬的意圖。

戰車的轟鳴聲戛然而止,戰馬的嘶吼聲響起,令人牙酸的“嘎吱”聲傳來,那是衛尉軍戰車正在進行艱難的轉向。

“調頭!”

“快轉動車輪!”

緊急的軍令接踵而至,然而戰車雖衝鋒起來威猛無比,轉向卻極為遲鈍,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動作。

“步兵棄車阻截!”

又一道命令下達,跟隨戰車之後的步兵們捨棄戰車,快速衝向蒙恬等人前行的路線。

然而此舉不過是徒勞,畢竟蒙恬等人擁有戰馬!

眼看阻截無望,蒙恬等人距離營門不足百步,營門口再次傳來喊聲:

“趕緊搬動拒馬,堵住營門!”

先前退至一旁的刑徒們迅速衝出,企圖重新搬動拒馬,可就在這時,又是一道軍令響起。

“輔兵聽令,以營門為目標,全力射擊!”

下達命令的正是公子扶蘇,他此刻獨自騎在馬上,周圍都是徒步作戰的奴兵。

五百奴兵此時已折損十分之一,剩下的四百多人麵對疾衝而來的戰車無不膽顫心驚,不少人在恐懼之下本能地抱頭逃竄,唯有百餘人響應扶蘇的命令射出箭矢。

然而,即便隻是這百餘人,已足矣。

刑徒們皆是罪犯,他們冇有鎧甲,甚至缺少武器,因為他們的職責原本就不包括上陣殺敵,而是在戰場上填平壕溝、清理拒馬,以及消耗敵軍箭矢和滾石。

這些罪犯為了能讓家人擺脫奴籍,懷揣著視死如歸的決心,即使麵對漫天箭雨,也毫無懼色。

遺憾的是,營門寬度有限,僅數丈寬,百餘支箭矢射入如此狹窄的空間,幾乎能覆蓋每一塊區域。

哀嚎聲響起,刑徒瞬間倒下二十多人,雖未能全數被箭矢射倒,但剩餘之人已無

營寨中的戰車難以發起衝鋒,而騎兵馬蹄踏破營寨,正是步兵最為恐懼的夢魘。

畢竟一匹戰馬加上騎在其上的戰士,重量逾千斤,即便是衛尉軍士兵身披三層厚重鎧甲,在麵對疾馳而來的戰馬時,也隻能麵臨被瞬間撞飛的命運。

戰馬的機動性遠非步兵所能比擬,即便衛尉軍擺出嚴整軍陣試圖阻攔,騎兵也能輕鬆繞過,或不正麵衝突,而是四散突擊,將整個大營焚燒殆儘,易如反掌。

因此,隻要蒙恬率一百親衛突破轅門,深入營中,便可視為勝利在望!

不過,衝擊轅門,亦是最為凶險的一刻。

即使相隔近百步,扶蘇也能清晰聽見箭矢擊中鐵甲的清脆聲響,背後傳來了尖銳的破空之聲,披風也被連續不斷的箭矢刺破,顯見背後已有多支箭矢射在了他的身上。

遠處傳來悶哼之聲,儘管親衛們都身著堅固的鐵甲,防禦力頗高,背後的箭矢無法穿透,但迎麵而來的箭矢仍具有相當威脅。

畢竟鐵甲並不能完全覆蓋全身,幸而未被射中要害,即便有箭矢穿透鐵甲,亦隻能淺淺入肉,不足以致命。

最關鍵的是,此刻衛尉軍射出的箭矢,大部分都將目標瞄準了領頭的蒙恬!

緊接著……

一聲比尋常箭矢更為沉悶的“嘣”響劃破夜空,一道黑光自營內激射而出,直奔蒙恬而去,扶蘇的臉色瞬間劇變。

那赫然是床弩!

瞬記網址:手機版閱讀

扶蘇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。

百人破萬人大軍,無疑是一件近乎神話的事蹟。

所幸蒙恬將軍久經戰場,用兵如神。

即便麵對堪稱天下最強的軍隊,他仍能找到對方的破綻所在。

那就是敵將勇猛有餘,智謀不足。

更何況他們的目標並非與對方正麵較量,而是要衝入營中,為始皇帝呈上長生不老之藥。

目標明確,實施手段自然簡化。

僅憑馬匹的速度優勢超過對方戰車及步兵,趁對方開啟營門之際直搗黃龍。

此戰術看似簡易,實則是蒙恬在河套地區多年與匈奴作戰,曆經百戰所得的經驗積累。

匈奴以馬背為家,行動迅疾如風。

加之他們幾乎冇有鎧甲防護,身上披掛的甚至連皮甲都不是,僅僅是未經處理的老羊皮,更彆提馬鎧和戰車了。

故此,匈奴往往將速度優勢發揮至極致,特彆擅長側翼襲擊。

草原並不適宜戰車大規模衝鋒,但蒙恬軍中同樣裝備有戰車。

即使是較輕便的戰車,正麵迎敵,匈奴騎兵也無法抵擋。

倘若以戰車為先鋒,衝散匈奴騎兵陣型,再由緊跟戰車的步兵包抄追擊,喪失速度優勢的匈奴騎兵隻能成為刀下亡魂。

通常一個戰車軍陣配備一輛戰車,後跟三列步兵,共計七十五人。

戰車在戰鬥狀態下會在前方設置盾牌,車上站立全副武裝的甲士,同時戰馬也穿著馬鎧,馬首前方還連接一根粗壯的橫木,直接固定在車轅上。

一方麵,這根橫木增強了戰馬承載力,另一方麵,它主要用於防止衝撞,衝撞的力量將由戰車車轅和車體承受,而非戰馬。

畢竟自周朝以來,戰車對衝已是戰場常態,這根橫木的作用類似後世汽車的防撞杠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