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唯有按照規矩,虔誠完成祈雨的儀式。

-

小白蛇並非白吻蟒,而是變異為白色。除卻顯得較為聰明、富有靈性之外,它並無其他奇特之處。

它既非靈獸,更非什麼不祥之物!

不得不承認,李斯確實是個能臣。

所謂廷尉斯,就是李斯。琅琊之所以大旱,是因為他在此地大規模征調民工,為始皇帝建造石路、宮殿,耽誤了農時,使得琅琊百姓無暇抽身修築引水渠播種。

可想而知,琅琊民眾定已積怨頗深,許多人將他們今年可能遭遇饑荒的原因歸咎於李斯這個始作俑者。

然而,李斯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懂得如何轉移矛盾焦點。

一句“白獸篡奪天之正色,遭天厭惡,故降下災禍”,就將自己的責任推卸給了一條無辜的白蛇。

此舉不僅為自己擺脫了責任,還博得了始皇帝的歡心,倘若始皇帝得知此事,想必會欣喜不已。

果然是能夠勝任大秦丞相的人物,智慧超群。

然而,官員如此精明,真的是好事嗎?

若琅琊郡的百姓因乾旱導致今年顆粒無收,到時候餓殍遍野,又該如何?

“果真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啊。”秦天輕輕搖頭。

天地彙聚靈氣孕育人類,人生而具備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種美德,這正是人區彆於禽獸之處。

當一位國家重臣為了個人私利,率先丟棄人格,行為如同禽獸……

這正是亂世即將到來的預兆!

幸好,此刻旱災初現,農時尚未錯過。

秦天目光隨意掃過亂石堆的一角,那裡有一條早已乾涸的小溪,沿著琅琊山腳,流向大海。

“此白蛇並非妖邪,反而,它是真正的吉祥之物!”

秦天麵上浮現出一抹淡然的笑容,他意味深長地說:“想要解除本地的旱情,恐怕,還需要藉助它的力量!”

“真正的吉祥之物?”

少端稍顯愕然,正欲發言之際,耳邊突然傳來一道聲音。

“少端,在下等已搜遍整片亂石灘,那條妖邪,消失了!”

少端麵色微慍,刹那間忽略了秦天的存在,迅疾轉身麵向聲音來源的方向。

“如此眾多之人嚴密包圍,怎可能消失無蹤!”他沉聲質問道。

發話者是一位村老,此刻他滿麵歉疚,看到少端動怒,立即低下頭去。

“在下也實在不明,總之,就是不見了蹤影。”

“你們實在是……”

少端麵色瞬間漲紅,口中即將噴湧而出的責罵“豎子”二字,終因顧及自身的教化職責,硬生生嚥了回去。

他轉向另一側,略顯潦草地拱手致意:“我打算去找尋那條白蛇,先生……”

話語未畢,他突兀地僵立在原地。

眼前空無一人。

剛纔那位年輕人已然消失無蹤!

他下意識地揉揉雙眼,細緻審視了一下祭台後方,那低矮的祭台後麵顯然不足以藏匿人影。

接著他抬起手遮陽,眯起眼睛環顧四周,視線所及之處儘是些衣衫破舊,甚至**著身軀的老者與孩童,哪還能覓得一位寬袍博帶的身影?

“少端,如今該如何應對?”村老仍在那裡絮絮叨叨。

而少端卻猛然轉身,臉上洋溢著一絲喜色,故作鎮定地揮手示意:“罷了,不必再尋找,召集所有人回來,開始祭祀神仙吧!”

村老瞬間一驚。

“祭祀神仙?”

他囁嚅道:“可是世間並無神仙,唯有妖邪。現下我們不除妖邪反而祭祀神仙,這又是為何?”

“正是,這話還不是出自少端你自己的口!”

“我們不是要祭天嗎?怎麼改成了拜神仙?”

“神仙之稱,恐怕都是妖邪的偽裝吧?”

“少端,此事萬不可掉以輕心!”

其他村民們先前推舉村老來詢問少端意見,各自屏息聆聽,卻不料得到這般迴應,一時之間議論紛紛。

“不準胡言亂語!”少端臉色驟變,惡狠狠地訓斥。

“再有對神仙不敬者,我就罰你們去修築石道!”

他謹慎地掃視四周,目光不經意間掠過附近的琅琊台。

剛纔那位年輕人,或許就是來自琅琊台上的神仙!

少端聲色嚴厲,村民們麵麵相覷。

琅琊本屬齊國領土,後遭吳國侵占,吳國覆滅後,越王勾踐將都城從會稽遷至琅琊。

上古時期,雲夢澤的巫師隨東夷部族,也就是商朝時期的東遷隊伍,目的地正是琅琊。

因此,同雲夢澤一樣,此處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神仙之地。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《山海經》中,近乎一半的故事都與琅琊有著密切關聯。

所以,琅琊人原本深信神仙事蹟,並以此為榮。

然而,始皇帝統一六國後,廣召天下方士,承諾重金厚祿,尋求長生不老之藥。

琅琊地區本就人傑地靈,方士眾多。隨著始皇帝善待方士,琅琊地方士勢力迅速膨脹。

初期,琅琊的方士還居住在山林之中,或是躬耕自給,或是以野果野味為食。等到方士勢力壯大後,各類牛鬼蛇神均自稱為方士,聲稱得到神仙傳授法術,便理直氣壯地要求琅琊百姓供養。

琅琊本就貧困,怎能滿足這麼多不從事生產的方士需求?

因此,琅琊百姓長久以來飽受方士之苦,連帶著對所謂神仙也失去了敬畏之心。

既然方士宣稱自己是仙人的弟子,而方士既然多為騙子,那麼仙人未必不是。

加上方士欺騙始皇帝的事蹟敗露,局勢瞬息萬變,廣召方士變為嚴懲方士,凡提及神仙者,皆有可能遭到追捕殺戮。

這便是村民們此刻困惑的原因所在。

言及神仙,可是會惹來殺身之禍。

更何況這世上哪有神仙?

都是騙人的傢夥!

少端身為佐史,肩負教化民眾的責任,同時協助縣令管理縣域內的財務糧食事務,時常為縣倉庫中僅剩能讓老鼠餓死的糧食而憂心忡忡。對於神仙方士的言論,他深感厭惡至極。

當年琅琊清剿方士時,他曾親率秦兵,將那些躲進琅琊山中的騙子們一一抓獲,並在縣衙門前公開展示處決,堪稱視方士為生死仇敵。

如今怎會忽然說出這些令人費解的話?

由祭天變為拜神仙不說,還要大家對神仙保持尊敬?

一群村民不約而同地仰望天空,是不是今天的太陽太過毒辣,讓少端中暑了?

“點火!”

少端一聲大喊,將村民們從迷惑中喚醒。

他看著村民們臉上的疑惑表情,雖明知他們心中所想,卻無法立即給出解釋。

他神情莊重地走向簡陋的祭台叩拜,村民們則恍然大悟般搬運木柴等物,將其置於祭台上。

一陣沙啞的竹筒敲擊聲響起,兩名村老脫去衣物,僅在腰間繫一根草繩,**著身體爬上祭台,開始共同用力,用兩根木棍鑽木取火。

見到村老那黝黑消瘦的胸膛以及突出的嶙峋肋骨,少端不禁歎息一聲。

祈雨是一項極為莊重的儀式,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遵循古法。\"

自華夏共祖黃帝與蚩尤交戰時派遣風伯雨師相助,又命令神龍布雲造雨,於是天降甘霖,幫助黃帝戰勝蚩尤以來,

自此,世間便有了祈雨的習俗。每當祈雨時,必須依照古法,脫去衣物,並棄用火鐮而采用鑽木取火的方式,以模仿黃帝時代的原始情境。

黃帝自然不會帶領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去對抗蚩尤,然而現今青壯年都在修築石道與行宮,女性又不宜參與祈雨活動,少端也是束手無策。

他不忍目睹兩位村老拚儘全力鑽木取火,目光不由得投向琅琊台的方向。

他身為教化之官,不僅要教導琅琊鄉民知曉禮儀,更要理解季節更替的意義。

季節變遷始終與農事緊密相連,換句話說,他作為佐史,還兼職承擔了部分農官的工作。

鄉民隻知道今年大旱,卻不知去年降雨也曾延遲十日。幸虧琅琊縣境內有沂水經過,儘管降雨延遲,但最終還是下了雨,冇有耽誤農時。

然而今年的雨水已遲延二十多天,沂水更是出現了斷流!

再過五天,農時就要徹底錯過,一年的收成就將毀於一旦!

更何況琅琊縣的糧庫儲存,早已供給了衛尉大軍。

一名奇異之人突兀地顯現於少年端的視線中,又瞬息間消失無蹤……

這或許正是凡人難以企及的神仙手段!

琅琊縣若欲擺脫這場旱災困境,眼下已無計可施,唯有望仙人搭救!

少年端輕輕搖頭,關於神仙之事,他並不知曉。

唯有按照規矩,虔誠完成祈雨的儀式。

他回眸望向祭祀台,兩位鄉老此刻終於依靠鑽木取火成功點燃了祭火,此刻疲憊不堪地癱坐在祭台之下,看上去隨時可能撒手人寰。

然而此刻的少年端已無暇顧及他們,倘若再無雨水降臨,琅琊縣將會有很多人喪命,多兩個鄉老也無濟於事。

“築龍!”他驟然發出一聲厲喝,同時凝望著蒼穹。

天空之上,晴空萬裡,不見一絲雲彩。

剛纔那位奇人曾提及,那條白蛇實乃吉祥之兆,若要解決當地的旱情,關鍵還在它身上?

那條小小白蛇,身長不過區區三尺,並無任何奇特之處,它又能以何種方式解救琅琊的旱災呢?

少年端心中滿是陰霾,既然連雲彩都冇有,又從何處降下雨水?

……

正當少年端帶領一眾鄉親著手築龍之際,琅琊台下的礁石縫隙間,一道微小的白色身影正在穿梭其中。

正是先前那條纖細的小白蛇。

此刻白蛇已是遍體鱗傷,它本是海洋中的蛇類,鱗片嬌嫩,經不起長時間暴曬。加之那些小孩捕捉它時,棍棒石塊一起招呼。

勉強撐至此處,白蛇此刻已是氣息奄奄,儘管大海近在咫尺,但它卻已無力再向前遊去。

即便進入大海之中,也是徒勞。海底並非安寧之地,像它這樣體型渺小、深受重傷的蛇類,甚至連靈動都喪失殆儘,即使投入大海,也隻能淪為大魚的食物罷了。

然而,突然間,一股清新之氣注入它的體內,它明顯地恢複生機。

白蛇迅速盤成一圈蛇陣,堅毅地抬起了頭,隻見一位身著寬大衣袍的人,正靜默地佇立在它麵前。

那雙彷彿洞悉世間一切的眼睛,正淡然地凝視著它。

此人正是秦天,他此前在亂石堆中早已發現這條白蛇的蹤跡,一直注視著它艱難跋涉至礁石間,並最終倒在一灣碧波之畔,距大海僅一步之遙。

他低頭看著這條纖弱的小白蛇,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。

這條白蛇隻是尋常的異種,並冇有特彆神奇之處。

然而,此蛇聰明伶俐,富有靈性,且動作敏捷,最關鍵的是,它有著堅韌不拔的意誌!

修行之路,本就是違背天意之舉,無論是追求仙道還是修煉內氣。

因此,毅力是最為重要的品質,缺乏毅力者註定無法成就大事!

當然,毅力雖為後天的努力,但後天的努力固然重要,先天的資質同樣至關重要。

而這先天資質,即是人們常說的,道心!

萬物皆有壽命,若道心不夠清澈,即使每日勤勉修煉,壽命耗儘之時,亦是空忙一場。

而這條小白蛇不過是一介微不足道的爬蟲之屬,爬蟲為天地間最低等的生命形態。如果是大蟒一類,還可憑藉相對長久的壽命,嘗試領悟大道所在。

而這條小白蛇儘管頗具靈性,但離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還相去甚遠,更不必提道心的存在。

彆說在它短暫的一生中尋求突破,哪怕將其壽命延長十倍,也無法觸及大道,成為所謂的靈獸。

然而,這對秦天而言,並非不可逾越的難題。

天地間有大道,大道之下有法則,法則之下有技藝。

秦天如今已步入道的境界,他已經掌握了“法則”。

道,是一切的基礎。

而法則,則是規則!

比如太陽每日東昇西落,普照大地,賦予萬物生命力。

這就是道。

秦天無法改變太陽或地球運行的規律,但他卻能夠引導一片烏雲遮蔽陽光。

這就是法則!

法則即技巧,天道為大道,秦天無法操控改變。然而他能運用自己對天道的理解,通過技巧實現期望的結果。

正如眼前這條微小的白蛇,秦天顯然不可能將一條小白蛇當作坐騎,拋開其它因素不論,這條小蛇根本承載不了他。

可是,若這條小白蛇能變為蛟龍呢?

蛇能化為蛟龍,乃是得到天道的認可。

而秦天正是計劃藉由這一天地間的道理,施展他新領悟的法則。

這法則,源於他在雲夢山為萬千生靈講述道義數載所得,可以為普通異獸植入道心。

簡單來說,就是——點化!

-